【2022 科技大事回顧】人工智慧有思想嗎?法律是否能賦予權利?
編譯/施毓萱
2022年的人工智慧應用帶來了許多引人注目的發展,同時也讓許多人開始注意到人工智慧倫理問題。2022年最熱門的話題非「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莫屬,這是一種透過大型語言或圖像AI模型生產文章、圖像與影片的途徑。無論是ChatGPT或Midjourney的生成式人工智慧,都引發了相關的話題討論。
- 人工智慧倫理學
對於人工智慧倫理的定義,是綜合了安全、人類關注、環境考量的方面,對於負責任人工智慧的廣義定義。
具體的人工智慧倫理討論範疇,則包含以下幾種:
- 未經良好訓練過的人工智慧可能會對特定族群表現出「偏見」。
- 人工智慧是透過大量訊息來進行訓練,而這些訊息多數來自用戶,但用戶並非全然知道有哪些資訊被收集與利用。
- 人工智慧必須進行足夠的測試來確保在正式使用時不會對人類或環境造成危險。
- 由於人工智慧的訓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人工智慧技術也必須朝節能的方向前進。
- 大型語言模型不具備「想法」
近期OpenAI所公開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與Meta的新工具Galactica3,都顯示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的迅速發展與崛起。LLMs是以深度類神經網路transformer模型(deep neural network transformer architecture)為基礎,並透過大量訓練以執行囊括翻譯、產生文本等語言任務。
然而,LLMs基本上存在道德倫理問題,不僅僅是經常提及的偏見問題。由於機器學習模型不是人類腦袋,LLMs所產出的回應內容只是單純輸出大量數據中的統計資訊,並非經過理解或分析是非所得來的「想法」。因此內容既存在偏見,也違反研究倫理或有數據應用正當性、精確度疑慮。
- 生成式人工智慧擁有智慧財產權嗎?
生成式人工智慧雖然能透過龐大的數據庫生產高品質的內容,但這些「創作」本身也帶來智慧財產權問題,而目前也有相關法律案例出現:
美國專利及商標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USPTO)與歐洲專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 EPO)駁回了關於DRBUS人工智慧開發者的專利申請,因為他們認定非人類發明者無法獲得法律上的承認。南非與澳洲要持有不同看法,兩國皆認為人工智慧可以被法律認定為專利申請發明人。
根據上述案例,可看出生成式人工智慧最根本的爭議在於人工智慧是否具有「權利」。若追溯其本質,又會再度回歸人工智慧並不具有「想法」的爭議上。
總而言之,人工智慧是否真的無法成為一個實質上的「原創者」或是「哲學家」?意即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會面臨本質上的爭議,並持續受到挑戰。
資料來源:forbes、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world economic forum、The NewYork Times、VentureBeat、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瀏覽 92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