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體量子點 提高連續血糖監測準確性

近年來,連續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簡稱:CGM)的發展為糖尿病患者帶來巨大的福音,不同於餐前或睡前血糖測試,始終在線的CGM更容易追蹤患者體內血糖高低,更能在血糖異常時,對照顧者及本人發出警告。CGM是通過嵌入皮膚下的微型生物傳感器工作,該傳感器會於每幾分鐘檢查一次細胞間液體中的葡萄糖水平,並將該信息發送到與胰島素幫浦連接的監視器。

膠體量子點 提高連續血糖監測準確性(示意圖:123RF)


不同於診所或醫院,家庭連續血糖監測常採用的電化學葡萄糖檢測,其成本雖低、便攜性高,也因此犧牲了靈敏度與準確性。最近,一篇發表於Nano Research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新的生物傳感器,其涉及零維量子點和金奈米球,能提高CGM準確性。


電化學葡萄糖檢測可分為基於酶或非基於酶的傳感器。對於基於酶的葡萄糖電化學傳感器,葡萄糖氧化酶(GOx),一種加速氧化還原反應的酶——被廣泛用於氧化CGM傳感器電極表面的葡萄糖,並在此過程中產生隨葡萄糖水平變化的電流。然而當GOx直接與裸露的電極表面結合時,不僅GOx本身容易脫落,其活性和穩定性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如何使GOx酶牢固地附著在電極上從而增強電極表面的電子轉移效率(效率越高,傳感器越靈敏)成了重要的課題。


最終,研究人員選定膠體量子點(CQD)作為提高葡萄糖傳感性能的輔助材料。CQD是一種零維半導體奈米粒子(它們實際上不是零維,而是非常小的直徑,通常在2到20奈米之間)。它們擁有豐富的活性位點(可以發生化學反應的位置),並能穩定地與生物蛋白質分子結合。更好的是,由於它們非常小的尺寸,CQD會產生量子隧道效應等量子效應,其與蛋白質界面的電荷轉移能通過施加外部電場來調節,而且CQD可以與不同剛性和柔性的基板材料兼容,使其更易於製造。


為了進一步增強效果,研究人員將金奈米球(AuNSs)加入到傳感器電極的結構中。AuNSs是一種超微小的球形奈米顆粒,直徑範圍為10-200 nm。當用作酶促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的組成時,AuNSs允許蛋白酶在粘附到表面時保持其生物活性,並降低蛋白質殼對直接電子轉移的絕緣作用。在CGM中,這大大增強了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的信號幅度。


將AuNS和CQD結合起來,這些改變在檢測不同樣本(如血液、汗液和其他體液)中的葡萄糖方面顯示出巨大潛力,並提供了一種快速(不到30秒)的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具有團隊所期盼的廣泛檢測範圍和超高靈敏度,研究人員現在的目標是採用他們的概念驗證CGM並使其可在商業規模上製造。(編譯/高晟鈞)
資料來源:PHYS.ORG

瀏覽 73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