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破壞」事件觀察結果出爐 恆星被黑洞撕碎引發異常強光
今年二月,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帕洛馬山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觀察到距地球 85 億光年的恆星被黑洞撕碎,釋放出大量能量,被稱為「AT 2022cmc」事件。天文學家Dheeraj Pasham等人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和《自然》(Nature)週三出刊的文章上,發表了對該事件的研究結果。主張由於潮汐破壞事件而導致的伽馬射線爆發,是引發當時全球天文學者關注來自太空罕見亮光的主因。
所謂潮汐破壞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意指恆星離星系的黑洞過於靠近,因而被黑洞極端強大的引力扯裂,產生強烈的潮汐波動。在吞噬過程中,恆星碎片會被吸入黑洞之中,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由黑洞的兩端拋出,引發巨大且明亮的能量噴流。
據《CNN》報導,英國伯明翰大學助理教授指出,坍塌的恆星能產生的光能有限;但是在二月發生的閃光異常明亮且持續時間極長,證明其背後有其他的能量來源─質量極大的黑洞。上述兩篇期刊的共同作者Benjamin Gompertz博士主張,「伽馬射線爆發通常是此類事件的最高嫌疑者」。發表於《自然天文學》期刊主要主作者,麻省理工學院卡夫利研究所研究員 Dheeraj Pasham表示,研究數據顯示,「AT 2022cmc」所釋放的伽馬射線比過去的紀錄強上百倍之多。
據《The Verge》報導,同為期刊作者的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天文系(department of astronomy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的博士後研究員Igor Andreoni表示,全球共有21台望遠鏡投入本起事件的研究,提供有關的數據。然而,由於關注天文事件的單位眾多,能量卻相對有限。因此,全球使用不同望遠鏡的研究人員之間的國際合作、以及這些望遠鏡的快速反應能力,對於觀測如本次黑洞活動的研究至關重要。(編譯/鄭智懷)
瀏覽 58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