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模型然後呢?從資料模型到數據產品,你還需要具備這一思考|專家論點【維元】

圖片來源:freepik

從知識管理到資料科學

資料科學是一種從資料到決策過程的方法,探討用模型去解讀不同的資料與其意涵。在管理學院中有一門知識管理的課程,將利用原始資料產生知識的過程分成四個階段。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包括一系列的定義、創建、傳播、採用新的知識和經驗的戰略和實踐,可以用於個人知識或組織中商業流程的實踐。知識管理的目標是幫助人類如何系統性地累積經驗、管理知識,成為一個更有智慧的人類,這其中「經驗」扮演重要的齒輪。

從知識管理到資料科學,知識或決策的產生方式正在改變。如果可以利用機器的優勢來轉換知識,降低對經驗的依賴,那人們就得以更加專注於「決策」。換句話說,資料科學是一種利用數據幫助人進行決策的方法。

數位化與人工智慧

「從資料開始,透過一連串的過程發現隱藏在資料中的規則,利用這些規則完成一些有趣的應用。」。

資料科學的的目的是從資料中找關係,具體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取得資料」→「資料前處理」→「資料轉換」→「資料分析」→「資料解釋」→『發現知識」的六個階段 。 就像以下這張圖來自 Fayyad 在 The KDD Process for Extracting Useful Knowledge from Volumes of Data 所提到的資料科學的處理流程。

不過這個過程並看似單一的線性流程,不過實際上並非從左邊一步一步做到右邊就可以打完收工。這個過程其實是需要重複不斷的嘗試,一層一層探索,最終才得以找到真正具有價值的知識。

The KDD Process for Extracting Useful Knowledge from Volumes of Data

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是資料庫領域在資料探勘(Data Mining)前慣用的一種名稱(也有人說 Data mining 是 KDD 的一個環節),資料探勘領域中的知名的會議就叫做 SIGKDD。這邊用「Knowledge」這個字其實就是呼應知識管理中的「Knowledge」。

從資料模型到數據產品

傳統的資料科學模型通常只考慮到「產出模型」為止,著重的是如何訓練一個「好」的模型,產生交付的通常是一個模型。但有了一個好的模型之後,然後呢?

從資料模型到數據產品

模型相對來說是抽象的數學公式或是程式演算法,其實不易直接讓面向使用者。大部分的情況是具有「資料素養」的專業工作者,例如資料分析師、資料科學家會將模型解讀成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資訊。因此「產生一個分析報吿、說一個好故事」是許多資料科學工作者需要訓練的基礎能力,例如資料視覺化(Data Visualization)或說故事(Storytelling)的技能。

不過當你想要打造的是一個「數據產品」時,僅有資料模型的解讀靜態報告是遠遠不足的。我們需要的是更貼近使用者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所以一般來說,從資料模型到數據產品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將模型部署成一個可持續使用的線上系統」。除此之外,也必須思考如何將模型應用更真實、更大量的資料中。

瀏覽 1,77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1 2下一頁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