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器/CD唱盤VS.黑膠唱片 數位與類比的聆聽饗宴

近年來,串流音樂的崛起,使實體CD逐漸沒落。人們幾乎都只是把實體專輯作為一種收藏,很少會真的放裡面的光碟來聽,甚至很多人的家裡可能也都沒有CD播放器了。但依舊有很多人熱愛CD,因為沒有什麼能比得過CD的音質。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數位錄製的CD,是透過電腦指令,一筆一筆的輸入數據,以無比精準的方式,記憶龐大數量的數據,並準確無誤地將這項資料儲存和重製出來的。因此在CD上,每個樂器發出的聲音,都能夠被真實的記錄下來。很多CD玩家也會為了測試家中的音響質量而購買某些CD。音響若是不夠好,會導致CD的音頻無法完整表現,或是直接造成音響聲音的爆破,而如果音響的表現度很好,CD放出來的音樂將是一場饗宴。

作為一種光儲存設備,CD是利用燒錄器中的激光束,將數據刻錄到CD磁盤表面上的,同時,這個激光束還可以用於讀取儲存在磁盤上的數據,將其解碼以播放音樂。

當CD在1980年代推出時,索尼和飛利浦複製了,人類理論上可以聽到的所有頻率所需的最小採樣率,以 16 位/44.1kHz 的分辨率勾勒出一個直徑為 120 毫米的碟盤來存入音樂,至今,此分辨率仍然被許多人視為最佳的數位標準。CD提供了驚人的聲音深度,使其不論是低音、中音和高音都能清楚明顯的表現出來。

CD的出現讓人們首次能在家中聆聽數位音樂,其與盒式磁帶或黑膠唱片不同,我們無需再旋轉或倒帶磁帶,可以直接跳到想聽的曲目。也不再需要從 a 面翻轉到 b 面。當CD作為一種消費者級別的音樂和音檔收聽格式首次出現時,徹底改變了人們聽音樂的方式。

  • 黑膠唱片

CD常常被拿來黑膠唱片做比較。與但對於「類比錄製」的黑膠來說,其就像是一種模擬存儲介質,在錄製時,就像是「複製般的」,以一支筆「模擬」畫出聲音一樣,就好像唱片上印有音樂的物理記錄,因此可能不準確,放出來的聲音也不如數位播放來的流暢和精緻。

  • MP3壓縮文件

至於MP3、AAC、WMA 和其他壓縮文件格式,採用的則是有損壓縮。這基本上代表著,為了縮小文件的大小,音樂文件中很多數位訊息都會被刪除。而這種壓縮很可能會導致聲音受損、引入回聲、遺失細節、音質下降,以及其他藝術家和錄音工程師沒有預料到的問題。雖然有損壓縮讓人們可以在機器上儲存數千首歌曲,和使數位串流成為主流,但其犧牲的卻是音樂的質量。

受到 2000 年代初期文件共享和 MP3 播放器興起的打擊,CD 銷量在 2000 年至 2007 年間幾乎減少了一半,而智慧型手機和第一批音樂流媒體服務的出現,為光碟的棺材釘上了最後一顆釘子。

然而,在 2021 年,隨著Adele、泰勒絲和 BTS 等主流藝術家的新、舊專輯的發行,CD 銷量出現了近 20 年來的首次增長。根據美國唱片工業協會 (RIAA) 的數據,CD似乎正重新流行起來。2022 年CD 的出貨量從 2020 年的 3160 萬張增加到 2021 年的 4660 萬張,增長了 47%。而上一次 CD 銷量上升是在 2004 年。

如果你也是音樂愛好者,也喜歡高音質的音樂,不仿買一台不錯的CD播放音響,並拿出你珍藏的CD,在沒有選歌困擾的情況下,仔細的把一張CD從頭聽到尾,細品每一道音頻,相信將能為你帶來不同的感受。(作者 / 莊閔棻)

參考資料:HypeBotDisc Makers BlogDiffenSoundGuysdigitaltrends

瀏覽 933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