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產業不再是黑手產業|專家論點【施吉昇】

車輛設計傳統上是電力機械的領域。但是,這個產業在過去十年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從電力機械為主,轉成以電機資訊為主,從黑手勞力技術為主轉成以白領高端技術為主的產業。

汽車產業的樣貌,隨著歷史演進、技術發展,出現重大變革。(圖/123RF 合成)

人類使用動力車輛已經有約兩百年的歷史。1807 年法國發明家創造了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台內燃機,同時,瑞士發明家設計了「德利瓦引擎」,並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台由發動機提供動力的車輛。德國的賓士則在1885年生產第一部汽車。在過去的這一百多年中,汽車產業蓬勃發展,擁有汽車的使用者越來約多。科學家們研究讓車輛自動駕駛也超過五十年,一直到特斯拉公司在 2008 年發表了第一輛電動車後,產業認為自動駕駛確實有實現的機會。因此,車輛設計與開發在過去十年產生巨大的變化,電機資訊領域的研究與技術,逐步地被移植到這個傳統產業,賦予嶄新的生命:自動駕駛車輛。

在未來的車輛設計有幾個新的挑戰,都需要全新的人工智慧與晶片系統技術:

  • 車輛系統的可靠性與安全性:當車輛不再由駕駛人控制後,如何確保車輛自主控制的安全性,資訊系統的安全,如何處理意外的狀況等,都需要資訊系統,資訊安全與系統控制等技術。
  • 人車互動:在未來的車輛上,駕駛人的功能會越來越不重要。因此,如何讓乘客與自動駕駛車輛溝通將特別重要。語音控制不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功能,必須要在各種狀況下,都能精準聽取指令。人車的互動將從有形的 (Tangible)的控制方式,例如:轉鈕,踏板,方向盤,轉換為無形的控制方式,例如:語音,手勢與眼球等,需要資訊系統與人機介面設計的技術。
  • 防禦性駕駛與行為預測:自動駕駛除了要不去碰撞其他用路人之外,也必須要能避免「被」碰撞,才能安全地到達目的地。避免被碰撞需要具備防禦性駕駛的能力,要能預測其他用路人的行為,方能趨吉避凶,需要人工智慧的技術。
  • 低延遲的車間通訊:溝通是避免衝突的最佳手段。車與車之間的溝通是前所未有的技術,卻是未來的自動駕駛可以超越人類的重要基石,需要無線通訊的技術。

以上的重要挑戰都仰賴資訊系統與晶片設計的技術解決,傳統的黑手產業將轉換由白領工程師主導的嶄新產業。

瀏覽 1,24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