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嬉皮集散地到科技創投聚落  矽谷文化生根與開花

生活中總存在著各種好像很熟悉卻又無法具體描述的事物。就像咖啡店中總存在著各類精品豆,可能來自牙買加、衣索比亞或是瓜地馬拉,對於豆子的描述,似乎都有大概的說法但卻又無法精準地描繪其韻味、香氣,或者可能連產地座落於何處,都還不大確定。

矽谷(Silicon Valley),好似,也是如此的存在。

從嬉皮集散地到科技創投聚落  矽谷文化生根與開花(圖/123RF)

你我或許對於矽谷的印象莫過於「科技聚集地」、「創投加速器」等等。但是對於為何矽谷能夠如此吸引眾多科技人才,以及在矽谷的生活模式,我們可能都無法細細地道出,矽谷獨有的「韻味」。

對於矽谷的認識,莫過於先定義清楚何謂矽谷。坐落於加州灣區(Bay Area)的矽谷時常令人混淆。對此,領英(LinkedIn)聯合創辦人曾言:「矽谷是一種心態和理念,而不是一個地理名詞。」

這段話扎扎實實地區隔出矽谷在地理概念上與文化概念上的區別。

在矽谷,總是聚集著各式學科、各類專業的人士,在他們之中有可能是創新公司的員工或是老闆,也有可能是挖掘新興潛力創新公司的投資者。由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專業領域人士所匯聚而成的聚落,基於該地區與微型處理器中的「矽電晶體」有著莫大關聯,加上該地區原名為聖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矽谷一詞首次於報導中被使用後,就很快地烙印於人們腦中,進而取代原名。

  • 矽谷的匯聚形塑出獨有的「矽谷文化」

這個位在美國西岸的科學聚落,除了有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聖荷西大學(University of San Jose)、使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等多家美國頂尖大學環繞外,更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創業家、頂尖科技人才。

一般來說,他們並不會死守在辦公室中賣頭苦幹,反而更加熱衷於向外走出,參與多家企業聯合舉辦的研討會、科技學術交流等活動,藉此在專業領域中成長,更重要的是,進行不同學科的合作。

人稱矽谷重量級創業教父的 Steven Hoffman 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在矽谷,有權威的人並不能自動獲得尊重,而是必須靠自己的實力來贏得他人的尊重」。

換句話說,在矽谷若要闖出一片天,必須得依靠個人能力與表現,而非一心仰仗他人資源或是在矽谷以外的名聲或成就。

在矽谷,即便是位高權重的董事長,被初來乍到的公司菜鳥糾正錯誤,也是家常便飯,同時也是被允許的。近一步地說,矽谷文化中,存在著創業家與投資者的平等關係。

正因為在矽谷文化中,存在著「願意挑戰現狀」的因子,更產生了在矽谷中獨有的文化多樣性以及不因循守舊的重要元素。

  • 多元要素並不展現在科技而已

早在最一開始,矽谷並非聚集著各式各樣的科技人才,而是匯聚了一群來自各地像是駭客、嬉皮士(Hippies)、藝術家等等與自身周圍格格不入的人。

在科技專業人才與一群「以迷幻藥呼吸」的人相互碰撞下,迸發出矽谷才有的多元文化。例如:在 Haight-Ashbury 區就聚集著一群叛逆的年輕人、玩著雷鬼音樂、逃避各種現實的嬉皮;或是在卡斯楚區(Castro)有很多追求自由且自信、熱衷炫耀自己的同性戀者,當然派對可說是夜夜笙歌;而在金融區則又可以看到不同西裝比挺的投資家、銀行家等各種金融產業專業人士在街上行走。

而正是如此的一個「聚寶盆」,將不同的元素擲入後,便會激發出各式各樣的火花,而且如同野火燎原般,不斷地擴大,更將「矽谷文化」的名聲傳播至全球,吸引著各方人士前往取經。

  • 叫一條魚爬樹,它可能會覺得自己是笨蛋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就每個人的天賦說到:「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又正如櫻花、桃花、梅花般,每朵花都有各自適合開花的季節以及,更重要的,適合的環境。

當「矽谷文化」逐漸被全球各國的科技重鎮開始重視後,進而吸引更多創業人士、企業、園區,乃至於政府部門,希望能到矽谷獲得「成功密碼」。

然而,其實並非所有地方都適用如此「多元且包容」、「挑戰現狀」,或者是說「對於長官不禮貌」、「只會找碴」的文化。甚且,所謂矽谷文化是基於科技產業而誕生的。

其實在2020年就有一篇名為「矽谷破壞了工作文化」(Silicon Valley Ruined Work Culture)的文章,講述由科技龍頭帶起獨有矽谷文化,是如何影響著現代的工作文化與環境。

文章作者 Arielle Pardes 表示,矽谷文化破壞了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工作/生活」平衡。在過去,我們總認為辦公室應該就像是「勞改營」(gulag),然而矽谷文化卻將辦公室塑造成讓員工願意花更多時間投入的地方。包括沒有固定的座位、取之不盡的辦公室零食、用之不盡的辦公室飲料等等。

過於彈性的上下班時間以及所謂的「扁平化」管理,都在該篇文章中被點名出來。像是對待自己的同事、長官,就要像對待家人一般,就好比在把這個激烈競爭的產業默默地帶入自己的活中。

此外,愛上工作、對工作熱愛則被像是被裹上一層糖衣般,被敘述成為「奮鬥文化」(hustle culture)。實際上,也並非適用於每個人、每個企業、每個地區、每個國家,其中特別是更需要照顧家庭的工作者。

從嬉皮集散地到科技創投聚落  矽谷文化生根與開花(圖/123RF)
  • 看得見卻又帶不走

矽谷如同一個設計生態系統的大熔爐,孕育出傑出的科技專家,滋潤出出色的新創公司,激發出新穎的創意思維。然而,同矽谷如此出眾卻又富含包容性的聚落,綜觀全球可謂是絕無僅有。

即便在全球各地已經可見「矽谷文化」在不同企業中遍地開花,憂喜參半;然而它的精神與價值仍深深地扎根於矽谷的環境中,看得見卻又帶不走。

這或許也是為何在如此競爭的科技產業中,還能賈伯斯能屢次說出「one more thing」的秘密吧!(記者/戴偉丞)

參考資料:WiredPell CentercoalessedifferentbetweenCulture TripBuilt In《設計聖殿:翻轉創意思維和科技未來的矽谷設計史》《讓大象飛:矽谷創投教父打造激進式創新的關鍵洞察》

瀏覽 2,40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