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航海王來看社群學習|專家論點【黑貘】

圖片來源:freepik

雖然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現在的社群網路因為流動性過強,造成同溫層現像過於嚴重,或許現在已經不太可能這樣子了。

發表文章可能對很多人是種收割,但對於知道自己很常出錯的人來說,是為了之後的收獲…..

在 BBS 年代可能是文字交流最「猖獗」的年代,因為當時也只有文字,而在網路上看到一個人最顯眼的,大概就是暱稱與簽名檔,而當時記得一個「網友」(雖然知道是誰就不說了),他的簽名檔是『沒有人扯後腿就練不出腿勁』,這是很有趣的註解,但事實上遇到這樣的事也不算好受,只是有時從社群的學習真的太多,因此會停不下來(也是種癮頭)。

但最重要的,是想辦法寫作,且不只是寫作,而是在社群寫作,不只是在社群寫作,有時是在容易被挑戰的地方寫作。

當時我常跟剛入行的人說,想要成為一個網管,最好是在「Network 網路版」熱情且努力的回答別人問題一個月,你就會發現幾點:

  1. 從別人提出的問題去思考該如何回答這個人,有時還不夠了解時還真不好回答
  2. 你回答不好就會有人來挑錯,且若是運氣好的話真的可以找到自己觀點不足的地方
  3. 若有機會看看別人的問題與回答,就知道自己要學的的地方
  4. 有些人明明問的問題是早就別人問過了,但還是懶得找答案

雖然那是一個很好學習的地方,但最後一點也造成只能待一個月的原因,除非是想要在那邊有光環的感覺。

當然現在的網路技術已經「分化」與「複雜」到很難了解每一個環節,且足夠深入的狀況了,但任何一個領域都會有這樣的「初階」社群,但也會有更「進階」的社群,也不只是網路而已,在職場也是。

圖片來源:flickr,CC BY-NC-ND 2.0

只是不一樣的是職場有太多的利害關係,除非這個公司的氛圍真的太好,能每一個人互持著成長,就像是「草帽海賊團」一樣,互相補足,互相競爭,各自成長又能夠一起做事,但這種狀況是可遇不可求,雖然也看過有這樣的團隊過,且這樣的團隊都會做出不錯的成果(至少在上市上櫃前或被併購前是這樣子)。

大部份的情形,想要在職場成長,有很大半是要靠外部社群,而在外部社群的學習,更是吃自己的學習精神,就像是騙人布、索隆、香吉士都有自己的外部社群成長經歷,以及最後對自我的認知與團隊的認同。

但這樣說又過於冠冕堂皇,簡言之就是從一個小的成長團體開始,包含一個讀書會,一個社團,一個亂七八糟的組織,或是一個類常態性活動的團隊,有時並不是找到最「精英」的團體,而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團體,也就是說程度接近的人才能互相挑戰互相激勵,最好也是能夠一起做事,而若這個團體又能夠有一個「Mentor」那就更好了,只是這又是另一件事了。

在職場這麼多年也見過一兩個悲嘆自己上錯船的人,他們覺得自己若是能夠搭上羅傑海賊團的船,自己即使不夠厲害也能夠成就(就像是巴其現在嗎?雖然那時連推進城劇情還沒到),只是他們沒有想過不是上船就可以變厲害,期待著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事實上這過程所需要的學習挑戰遠比上對船更難,而他們一直在找合適的船來跳,雖然也不是說跳船不對,甚至大部份都是好的,只是能否在既有的船獲得階段的成長,才是重點。

或許用社群來學習最大的好處是「失敗」了無所謂,不像工作搞砸了就很麻煩,因此可以更放大膽的嘗試學習,重點是在於盡興與盡力才是最大的學習,這就像真正的海賊王:自由,這個是在職場做不到的。

瀏覽 1,362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