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關稅2.0政策掀起全球風暴,恐踢到鐵板?|專家論點【朱楚文】
作者:朱楚文(IC之音竹科廣播《科技領航家》主持人)
川普關稅大刀震撼全球,善於商業談判的川普運用錨定效應,開出令各國傻眼的關稅稅率,逼各國上桌談,臺灣電子業首當其衝,讓台股近日洩洪一片綠,然而隨著時間演進,川普這樣激進作法,似乎在美國國內引發分歧。除了加州直接把川普告上法院,聯準會主席鮑爾也跟川普唱反調,直批通膨可能升溫、美國經濟成長恐放緩,因此不能降息。川普氣得在媒體上多次喊話,甚至傳出可能換聯準會主席的風聲,川普槓上聯準會成了這齣戲碼的焦點之一。

川普為何這麼堅持?甚至不惜影響聯準會獨立性?主要原因就是美國高額的負債,隨著聯準會前一波升息,讓美國利息壓力巨大。我和身處美國的友人進行訪談,他作為一位美國律師和天使投資人就提到,川普激進的關稅政策背後目的,除了讓製造業回流美國,還有一箭雙鵰讓股市資金流往債市,債券價格增加,殖利率降低,再加上股市震盪對聯準會降息壓力升溫,川普認為雙重能減緩美債利息負擔──不過債市大跌讓他如意算盤變了調。全球經濟當然沒有這麼簡單。我在科技領航家節目訪談外匯交易專家大佛李其展,他就直言,川普把降低美債壓力的方式想得太直觀,忘了考慮副作用,如果關稅暫緩90天到期後,還是堅決執行,那美國經濟可能有硬著陸的風險。
延伸閱讀:
循3步驟助產業!卓榮泰:盼儘快與美方啟動下一次關稅談判
應對關稅大棒揮舞 銀行公會提4項金融協助措施助企業度難關
無畏關稅重擊!任天堂宣告Switch 2將於本周重啟美國預購
台美關稅談判最新進展!林佳龍:已建立管道談關稅、出口管制等
畢竟3月美國通膨2.3%無法充分反應川普的關稅大刀結果,而接下來,對鋼鐵、鋁開徵關稅,還有半導體,甚至對製造為主的中國徵245%關稅,都將增加美國企業生產成本,降低獲利、推升物價,經濟學家預估,若關稅不停,美國發生停滯性通膨的機率已經超過六成。這也是為何鮑爾稱現在是聯準會「從未處理過的局面」,經濟學人更以三篇封面報導,批評川普讓世界陷入混亂,諷刺反而使中國再次偉大。中國不向美國低頭,轉身向遭關稅重創的東南亞遞橄欖枝,這招來硬的可能超出川普預期,才會不得不言語放軟給中國找台階下,但另一邊昔日盟友歐盟也態度強硬,這也讓川普的談判策略陷入考驗。
臺灣在中美之戰中求生存,製造業離開中國,轉到東南亞,現在仰賴美國市場的電子業,又面臨關稅挑戰,2025年的股匯債三殺,黃金飆漲,某種程度也意味著,對於未來真的沒人有信心說得準,今年注定會是很辛苦的一年,對於川普而言,是不是創造低基期也是讓後續三年執政能更有表現空間?無人得知。大佛在訪談結束時,跟我感慨到,什麼樣的情況,會讓人走上極端?無非是他深信,若不這麼做,美國會完了。我說,那實情呢?他說,實情是他可能也沒想到,這極端激烈的操作,反而讓美國陷入更大危機。畢竟美國身為全球重要經濟體,牽一髮動全身,這遠比商業談判複雜,川普可能想簡單化,認為美國有籌碼,但全球經濟本就複雜,怎能簡單?
瀏覽 9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