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今年經濟成長率難保2 中經院連賢明:不至落入極端悲觀
記者孟圓琦/台北報導
隨著美國對等關稅帶來的衝擊,除了政府部門的特別條例設定與預算規劃,今年度的整體經濟成長狀況也備受矚目。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8)日發布最新報告,因應關稅政策下的波動,進行全面情境模擬與臺灣GDP成長預測。中經院根據政策發展的不確定性,推估出三種不同情境預測,從樂觀至悲觀,GDP成長率落差極大,最高可達2.85%,最壞則驟降至僅0.16%。中性情境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恐怕無法保2,約剩下1.66%,勉強維持正成長。

三種情境模擬分析
-
樂觀情境
擬列3種預設情境: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延後90天實施、美國對臺部分科技與3C產品給予關稅豁免,或是台灣關稅稅率維持在10%左右,未引發全球性經濟衰退或停滯性通膨。根據上述情況,臺灣2025年全年GDP成長率仍可達到2.85%。國際市場雖受波動,但未全面失控,出口仍有一定支撐力。
-
中性情境
此情境仍有90天緩衝期,台灣與其他競爭對手國的關稅稅率接近,雖不處於最佳地位,但也不落於明顯劣勢。中經院估算,這將使2025年GDP成長率降至1.66%。整體經濟仍可穩住,但企業獲利及投資動能可能出現遲滯。
-
悲觀情境
若川普關稅政策如期施行,全球同步進入經濟衰退或出現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將對高度仰賴出口的臺灣造成嚴重打擊。根據模擬結果,GDP成長率恐驟降至0.16%,接近零成長邊緣,甚至可能面臨技術性衰退。屆時恐須面對內外需求萎縮、投資信心低迷與失業風險升高等多重挑戰。
延伸閱讀:
川普加徵關稅嚴控晶片出口 黃仁勳西裝現身北京:堅持深耕中國
關稅特別條例規模擴增? 卓榮泰:880億產業支持再加碼50億元
企業憂關稅衝擊存準率 央行釋疑:新台幣資金流動充裕
中經院分析,目前產業界普遍陷入觀望狀態。雖有90天緩衝期,但也吸引大量「急單」湧入,企業希望趕在政策實施前出貨。這雖暫時刺激短期出口,但可能造成中長期訂單空窗期與價格競爭惡化。業界普遍擔憂,政策走向不明朗將壓抑企業投資意願與擴產計畫,削弱未來產業競爭力。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這次預測是在非常艱難的狀況下做出決定,最終推測結果落在樂觀與中性之間的機率較高。
關稅政策若實施,國際原物料成本將上揚,恐連帶推升國內通膨壓力。中經院預估,在樂觀情境下2025年台灣CPI為2.08%,中性情境下則為1.99%。雖尚未達到失控水準,但在家庭可支配所得未明顯提升的情況下,恐影響內需表現。
瀏覽 1,01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