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少嬰兒猝死悲劇發生 科學家找出相關「血液標記」

編譯/Elisa

嬰兒猝死症(SIDS)是出生滿一個月或一歲嬰兒,在毫無預警情況下因為不明原因突然死亡,而且事後失檢及現場調長後也找不出死因。長期以來這種神祕怪病一直讓醫學界感到很困惑,但現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在研究嬰兒猝死症上取得重大進展,研究人員找到特定的血液標記,有助開發檢測技術,來辨別可能會罹患這種神祕怪病的嬰兒及發生機率。

研究人員希望透過找出生物標記,能盡早開發篩檢嬰兒健康的技術,更好預防嬰兒猝死症發生。
研究人員希望透過找出生物標記,能盡早開發篩檢嬰兒健康的技術,更好預防嬰兒猝死症發生。(示意圖/123RF)

科學家找出與嬰兒猝死症相關生物標記

這項研究以美國芝加哥嬰兒死亡率相關資料,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神經生物庫中的300名嬰兒血清樣本為分析對象,科學家評估了裡面828種不同代謝物的含量。這些代謝物與神經細胞通訊、壓力反應和調節荷爾蒙有關,可能對嬰兒猝死症產生有所影響。在根據年齡、性別、種族和民族等各種因素後,他們確定了35個潛在因子。

更多新聞:避免悲劇重演 低溫治療新生兒出生缺氧新方法

新研究助開發有效篩檢拯救新生兒性命

神經病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奧德里奇(Chad Aldridge)指出,像是對大腦和肺部發育十分重要的鞘磷脂(sphingomyelins)如果出現紊亂,可能就會增加嬰兒猝死症風險。另外還有幫助身體透過尿液排除氨的鳥胺酸(ornithine)也是辨別嬰兒猝死症的重要生物標記之一,先前研究也顯示,氨的多寡與嬰兒猝死症風險相關。研究人員希望透過找出生物標記,能盡早開發篩檢嬰兒健康的技術,更好預防嬰兒猝死症發生。

 

資料來源:Interesting Engineering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20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