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學生選修課程的選課動機與對未來科技職涯的影響|專家論點【郭啟全】

作者:郭啟全(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暨機械與機電工程研究所 教授兼系主任與所長、明志科技大學 智慧醫療研究中心 教授、長庚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合聘教授、明志科技大學 可靠度工程研究中心 教授)

在113學年上學期,筆者開設了一門專業選修課程 (elective courses)。在第一堂課上,筆者設計了一份作業,包含兩個題目,並要求選修這門課的同學在下一次課堂繳交。第一個題目是:「你為什麼想要修這門課程?」;第二個題目是:「請描述你對這門課程的初步印象。」此作業的目的不僅是幫助學生反思選課動機與初步感受,還希望透過收集資料了解學生。的期望與需求,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然而,這樣的設計也呼應了「科技教育」的核心精神,即鼓勵學生在快速變化的「科技時代」中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與未來定位。了解選修課程背後的動機,能讓教師更精準地設計符合科技產業需求的教學模式,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力與競爭力,為培育下一世代「科技人才」鋪路。

新加坡國立大學下課期間學生討論功課之情形。(圖/郭啟全提供)

透過這一份作業,筆者能夠迅速了解選修這門課的同學的動機和目的。在第二堂課結束後,筆者在當天用完晚餐後立即開始批閱作業,並立即在選修課程所成立的LINE群組中公佈表現優異同學的座號。同時,筆者也在LINE群組中提醒選修這一門課的同學,下週將會有兩個作業,因此需要仔細考慮是否繼續修讀這一門課。筆者更強調,這一門選修課的成績並不保證每一位學生一定會及格,學生必須在課堂上非常專心並且認真學習,方能有所收獲。筆者個人認為,選修課程是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程來修習。因此,學習的動機(motivation)與目的(purpose)通常比必修課程(required courses)來得更強烈。依此推論,選修課的授課互動應該會比必修課更加熱絡,且成績高分的學生也應該比必修課程多。一般而言,必修課目大多為基礎學科(basic subjects),而專業選修課內容則偏向應用科學(applied science)。因此,筆者認為在選修課程中,學到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比獲得高分更加重要。筆者曾經參訪過日本的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發現這些學校的學生在課餘時間常常留在學校討論功課,即便是假日期間,校園也非常活躍。學生們的學習熱誠深深感動了筆者。圖1為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在下課期間,學生討論功課的情景。

最後,筆者建議大學生選擇選修課程時應注意這樣的觀念:選修課程是探索興趣和增進專業能力的極佳機會。應該合理安排課程,讓自己度過充實且有意義的大學生活。選修課程不僅是為了取得學分,更是為了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擴展知識面,並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因此,請珍惜這些選修課程的學習機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與互動,充分展現自己的潛力。

 

瀏覽 513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