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AI了解較少更願意使用?最新研究揭示「低認知高接受」現象
編譯/夏洛特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人認為只有對科技有較高認知的人,才會願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AI。然而,最新研究(研究連結)顯示,事實恰恰相反,對AI認知較少的人反而更願意接受並使用這項技術。研究團隊將此現象稱為「低認知,高接受」現象(lower literacy-higher receptivity)。
低認知國家對AI的接受度更高
根據Ipsos市場研究公司針對27個國家的數據分析,AI的接受度在AI認知較低的國家普遍較高。這一趨勢顯示,民眾對AI的了解程度越低,對其接受度卻越高,這一現象在不同族群、環境甚至國家間普遍存在。
更多新聞:智慧手機有AI功能真的加分嗎?調查發現多數用戶「接受度有限」
對AI了解較少學生更常使用AI
同樣的趨勢也出現在美國的大學生調查中。研究顯示,對AI瞭解較少的學生,反而更傾向於使用AI來完成作業,顯示AI的「神奇感」可能是影響其使用意願的關鍵因素。
認知少的人更容易產生敬畏感
研究指出,AI之所以對認知較少的人具有吸引力,是因為AI具備類似人類能力,例如創作藝術、撰寫感性回應或演奏樂器,讓人產生「AI進入人類領域」的錯覺。與此同時,熟悉AI運作原理的人則更清楚,AI只是透過演算法、訓練數據及計算模型來運作,因此對AI的「神奇性」感受較低。
不同應用領域對AI接受度影響
研究指出,當AI應用於情感支持或心理諮詢等具有情感互動的領域時,「低認知,高接受」現象最為顯著。然而,當AI用於數據分析或檢測等無人類情感涉及的領域時,對AI有較高認知的人則更願意接受,因為他們更專注於AI的「效率」,而非其「神奇感」。
AI的接受與擔憂並存: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對AI認知較少的人更有可能認為AI的能力較低、道德存疑,甚至帶有一絲恐懼,但他們仍然樂於使用AI,表明其對AI的敬畏感勝過對潛在風險的擔憂,成為促使他們採用AI的主要原因。
如何在教育與熱情間取得平衡
這項研究為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帶來新的挑戰。提升AI知識雖然有助於民眾理解其風險與能力,但可能會降低對AI的熱情,導致採用意願下降。因此,在推廣AI認知的同時,如何維持民眾對AI的好奇與接受度,也成為一大挑戰。
發展AI產品需兼顧教育與神奇
研究人員建議,企業、教育機構和政策制定者應在推廣AI產品與服務時,平衡AI的實用性與其「神奇」形象,並確保民眾在理解AI風險與效益的同時,仍能保有對新技術的熱情與興趣。如此,才能在不破壞民眾好奇心的前提下,充分發揮AI的潛力。
參考資料:The Conversation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21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