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系也能成為動畫人才!教育部攜8大學試辦跨領域學士
記者/李琦瑋
讀歷史系也能成為動畫人才!教育部參考台大「校學士學位」經驗,攜手8所大學於113學年度第2學期,推動「跨領域學士學位」試辦計畫,引導大學透過課程模組或領域專長等模式,藉由跨領域課程的靈活選擇,為台灣培養能適應未來快速變遷社會的「跨領域學士」人才,各校可依各自輔導量能,規劃1%到5%不等的名額。
台大設「校學士學位」 科技跨域人才夯
台大早在110學年度就推動「校學士學位」制度,112學年度已有首位校學士學位畢業生,由學生根據個人需求,選擇不同領域的課程並設計屬於自己的學習路徑,最終獲得跨領域的學位;學生必須修習校定必修24學分+自訂104學分(如選修課程、實習實作或專題課程、四個領域專長48~60學分),達128學分才能畢業。
試辦計畫辦公室主持人、台大教授詹魁元表示,以台大來說,學生選修的課程模組,最熱門的領域為財經加上資訊科學類,其次為人機互動加上人文,或是科技、醫療、人文三者結合,反映業界趨勢。
詹魁元說,該制度最重要是學校的輔導機制,台大教務處學習規劃辦公室會根據學生的興趣給予建議及諮詢,不見得所有人都需要申請「校學士學位」,有些可能多修一兩堂跨域課程,或用輔系、雙主修、甚至轉系等達成,此外,台大也舉辦座談會,讓申請校學士的學生共同交流。
台大歷史系大四生吳其寬從小就對停格動畫感興趣,即使進入歷史系就讀,仍持續創作停格動畫,並思考作品藝術成就及商業價值,後來得知新制度,便在升大三時錄取「校學士」、修習「動畫設計與行銷傳播」,拓展該領域知識。
教育部推「跨領域學士學位」試辦計畫 8大學參與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表示,隨著全球化與數位時代的來臨,傳統的單一領域教育模式難以滿足現今社會對多元、跨領域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在107年學位授予法修法時,已放寬可依學生學術領域、修讀課程及要件授予學士學位,所授予的學位亦不受限於學生原入學之院、系、學位學程(院進系出、系進院出)的規範。
葉丙成提到,「跨域彈性修業試辦計畫」除了打破學科與系所的藩籬,創造更具彈性、更多元的學習環境外,更引導大學協助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與職涯規劃,選擇跨學科領域的課程,並通過設計專屬學習計畫來獲得學位。
葉丙成說,學生還是有原本的科系支撐,原學系原學籍都還在,可以依照自身興趣、需求組合跨學院的課程模組,由學校提供自由搭配數個不同領域課程的彈性,如資訊、經濟、心理學等不同領域,進而取得跨領域的學士學位證書,並註明修習過哪些專長,讓學生跨越修課限制,適合想追求新領域、綜合領域的學生,成為多元跨領域的人才。
教育部副司長曾新元說,學校必須每學期提醒學生,跨領域學習目標尚未達成,若學生修習有困難,無法達成畢業門檻,需有輔導人力協助學生調整回原科系,或調整跨領域修課結構,教育部會要求學校強化輔導機制。
教育部表示,該試辦計畫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東吳大學以及長庚大學等8所大學參與,預計自113學年度第2學期起開始受理校內學生提出申請。
陽明交大設「校自學學士學位」、政大設立「校學士學位」
陽明交大以模組課程為基礎,設置「校自學學士學位」,學生畢業門檻為128學分,自組微學程、學分學程或跨域學程等至少50學分;學校也會設立學習規劃辦公室、學習規劃師,協助學生確認學習路徑、善用學習資源;校自學專屬導師將一對一協助跨域生解決修業疑難,促進跨域生擴展同儕連結。
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說,若學生修課後發現問題,無法繼續修習跨領域課程,會引導其修畢原學系畢業學分,拿到原系學位;若兩者兼顧得宜,就能拿到雙學位(原系學位+校自學學士學位);若修課後發現對跨域學習更有興趣,可放棄原學系,以校自學學士學位畢業。
政大的「校學士學位」包括「跨領域學士」及「自主學習學士」,須先提出學習計畫申請、參與輔導陪伴歷程,經學術導師及人生導師共同推薦;畢業總學分數為128學分,原則上學生應修畢原學系的主修並獲得資格,剩下的學分可透過微學程、學分學程、學位學程、單主修及雙主修課程、學生自主創造的課程模組達成。「校學士學位」每學年名額上限為2%。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14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