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吳敏求的一個舉動,讓台積電超車英特爾!再拚下座「護國神山」
「台灣護國神山真正贏的地方,就是把統計、數學和半導體放在一起的結果。」旺宏董事長吳敏求在新書《吳敏求傳》發表會上,道出藏在心中30年的歷史。
旺宏科技已是全球最大唯讀記憶體及NOR型快閃記憶體供應商,在吳敏求的帶領下,旺宏接下繼續乘風而起,力拚在NAND領域拿下全球第一的位置。
1989年頂著美國「矽谷金童」的封號的吳敏求,號召約40位矽谷人才一起回到台灣創立旺宏電子更在矽谷轟動一時,33年後吳敏求將其一生在半導體耕耘的歷程,以「《吳敏求傳》─從零到卓越的識與謀」一書,分享旺宏如何歷經多次谷底,到現在跨入5G通訊、醫療、車用甚至軍用、航太的精彩過程。
吳敏求將電腦放進工廠,台積電也受惠
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分析是當今顯學,但是吳敏求透露:「30多年前我是第一個派員工,把電腦放進半導體工廠裡的人。」當時他率先將生產的參數設定在電腦中,並將統計學運用在生產線,把半導體與統計學人才結合在一起。
這在當時是世界首創。吳敏求說,為與日本人競爭生意,他嘗試在工廠中安裝電腦,記錄下每一顆IC、模組的資料。沒想到,旺宏的這個做法,最後散佈到了台灣幾乎所有的半導體工廠內。吳敏求開玩笑的說:「那時候沒想到要申請專利,不然我早就可以退休了。」
然而,只把電腦帶進工廠是不夠的,如何運用資料才是重點,因此吳敏求又找來懂統計的員工來活絡數據,讓旺宏在品質和良率上,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和進展。這關鍵的一步棋,也是讓吳敏求在往後遇見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的興起時,如魚得水的關鍵重點。
「這算是歪打正著。」吳敏求笑著評論往事。不過事實上,這樣的結果卻是台灣在半導體在先進製程中,一直居於領先地位扮演著關鍵要角。
曾是英特爾員工的吳敏求說:「英特爾(Intel)和台積電的差別,就是無法很好的把AI技術放到設備裡面,差別在這裡。」當製程走到三、五奈米時,技術人員要能從數據判讀分析,才不會有盲點。
延攬海外人才回台,旺宏成上市先鋒
如今旺宏在3D NAND記憶體上表現亮眼,吳敏求提到,對於台灣半導體的人才、資金,當年也做了具有影響力的決定。
1990年,吳敏求從美國回到台灣,發現台灣代工業普遍不存在智慧財產的思維,當時台灣半導體產業盛行的是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技術,將別人的產品打開研究結構、效能和規格,再製作出功能相近的產品。
吳敏求指出:「有些研發部門的工程師,就是把賣得好的產品拆開然後照做,」但他認為,唯有掌握研發和設計,公司產品才能走的長遠。因此吳敏求赴美延攬了40位工程師來台,「我帶回來這些人當中,包含邏輯晶片等多項產品工程師,隨後在台灣培養出一群IC設計人才。」
雖然旺宏後來在2002年遭遇逆風,出現經營危機,人才四散。卻也把先進技術帶到眾多半導體公司,開枝散葉,顯見旺宏對於半導體人才培育上的貢獻。
白手起家靠自已,推動第3類上市讓台灣成科技島
1993~1994年時台灣科技產業處於起飛期,需要大量的資挹注,當時的法規讓科技廠要上市很難,吳敏求找了當時的經建會主委蕭萬長、經濟部長江丙坤以及財政部次長王政一提出建言,並以英特爾的發展史為例,說明若高科技產業如果不能上市,從自由市場取得資金來壯大規模,台灣高科技產業就很難發展與存活下去。
吳敏求指出:「唯有公司上市,從世界舞台募集資金,如此才能有競爭力。」
吳敏求的建議很快的就得到政府的回應,1995年旺宏成為台灣第一家第3類股上市公司,讓諸多科技廠能在上市,並從世界的舞台去募集資金,發展更加快。
吳敏求的建言幫了自己,也順勢推了台灣科技產業一把,讓科技產業呈現百花齊放的盛況。
秉持初衷,掌握研發能量維持產品競爭力
回首創業路,研發一直都是吳敏求的核,過程中不免遇上虧損。吳敏求也分享,如何掌控好各方信心,是成功關鍵。吳敏求說:「做得好人家對你有信心,做不好人家就懷疑你,創業家就是在過程裡面,要處理這些同仁的信心。」
吳敏求也以重建管理公司(Turnaround Management)為警惕:「這種公司做法都是砍掉破產企業的研發部門,初期雖然會由虧轉盈,但幾年後又倒了,因為沒有新產品與人家競爭。」保持技術上的領先,並做到落地生產,產品才會有競爭力。
吳敏求表示:「競爭永遠存在,如何贏得競爭才是重點。」多年來旺宏無論處於高峰或低谷,都秉持著這個信念。
除了基礎的研發工作,吳敏求對教育也十分看重,即使在旺宏最低潮時,都未曾暫停這些贊助。多數的商人而言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利益,但是吳敏求說:「我做很多事不一定是為自己,而是希望為台灣的科技產業做一點事。」
例如旺宏舉辦的「金矽獎」就是要啟發年輕一代對於半導體設計與應用的創新能,而「旺宏科學獎」就是啟發全國高中職學生對自然科學與應用科學的興趣,還有「知識工程計劃」則是以提升國內科普研究風氣為主。
前科技部部長陳良基盛讚吳敏求指出,旺宏現今舉辦的「旺宏科學獎」,不僅從創新、實作到Demo都是評選範圍,還會資助優勝者大學四年的獎學金,在培養人才上不留餘力,猶如科技產業的園丁,為台灣培養更多的半導體人才。
文:邱品蓉 / 責任編輯:吳秀樺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
瀏覽 1,27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