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同位素分離技術有突破 永續能源又進一步
編譯/Cynthia
氫同位素在現代醫療與永續能源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特別是在藥物研發和核能源的應用上。然而,氫同位素的分離過程效率低且成本高,這對其實際應用造成阻礙。最近的研究顯示,金屬有機框架(MOFs)有潛力在室溫下改善氫同位素的分離,進而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這項研究不僅有望克服目前技術的限制,也為氫科技的未來帶來新的希望。
氫同位素的應用與挑戰
氫同位素中,氫-1(Protium)是最常見的同位素,在各個科學領域中應用廣泛。而較重的氘(Deuterium)在醫療上越來越重要,因為它能提升藥物的穩定性和效能,尤其是在藥物開發過程中更是關鍵。此外,氘與氚(Tritium)結合形成的「超重氫」是未來核能源的重要來源。儘管這些同位素具備巨大的潛力,卻因為它們的物理性質相似,使得現行的分離技術效率不高,且成本高昂,這無疑為商業化應用帶來挑戰。
更多新聞:輸氫管道是條長走廊 歐洲環保創意實現
分離氫同位素的挑戰與未來
目前已有技術利用多孔金屬有機框架來分離氫同位素,但這過程僅能在極低溫(約-200°C)下進行。這種冷卻需求使得產業化成本過高,限制技術的廣泛應用。因此,研究人員正全力以赴探索如何在室溫下優化氫同位素的分離過程。通過吸附作用提高選擇性,不僅能提升效率,還能降低能源消耗,解決這項挑戰將是推進氫同位素應用的重要一步。
氫同位素研究的新突破
來自萊比錫大學(Leipzig University)與德勒斯登工業大學(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博士生研究團隊,近期在氫同位素研究上取得顯著進展。他們運用先進的光譜技術和量子化學計算,深入探討金屬有機框架的結構如何影響吸附選擇性。這項研究首次成功展示如何精心優化材料,以在室溫下實現高選擇性,解決長期以來困擾科學界的問題。研究團隊的成果不僅為氫同位素的分離技術提供新的方向,還拓展未來應用的可能性,進一步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合作研究與培訓計畫的推進
在德國研究基金會(DFG)提供的540萬歐元(新台幣約1.92億元)資金支持下,1,2,3H研究培訓小組自2021年以來專注於氫同位素的基礎研究與應用。該計畫已成功培養超過20名博士生,這些博士生致力於開發新材料、提升藥品效果及改進氫同位素的檢測技術。隨著第二梯次培訓計畫的啟動,約有15至20名新的博士生將加入,為這個領域帶來新活力。這樣的合作研究不僅加速技術的進步,期望能為全球的醫療及能源問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SciTechDaily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2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