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適合移居火星嗎 火星冰冠藏著氣候線索

編譯/李寓心

目前人類已知火星上有兩個永久的「冰冠」(Ice cap),從拍攝的圖像顯示,冰冠上的螺旋狀圖案,主要由冰和塵埃的沉積物交替組成,深度達400至1,000公尺,為地球上看不到的景觀特色。對此,有研究人員專門針對行星樣貌的演化,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尋找冰冠形成時間和演化過程的線索,以及主要的功能,被科學家視為火星上的最佳氣候紀錄之一。

目前人類已知火星上有兩個「冰冠」,冰冠上的螺旋狀圖案,主要由冰和塵埃的沉積物交替組成。
目前人類已知火星上有兩個「冰冠」,冰冠上的螺旋狀圖案,主要由冰和塵埃的沉積物交替組成。(圖/ 取自 NASA)

根據研究人員表示,在火星極區兩端的冰冠,可能是火星經歷巨大的氣候變化,未來還需更進一步理解該現象的產生,包括火星表面在什麼時候,有流經多少水等,是長期以來探索火星冰冠的核心問題。從2013年的研究表明,這些「溝槽」(troughs)可能是由下降風(katabatic wind)引起,當下降風開始快速移動時,產生侵蝕作用,在下降和減速過程中,形成沉積物。

更多新聞:滅絕恐龍的小行星 被發現它藏在這裡

尋找溝槽留下的火星線索

因此,科學家推測這些「溝槽」可能具有不對稱的外層,以及懸在上方的雲層,與下降風活動相對應。研究人員Lutz與Palucis和地球科學教授Robert Hawley,分析近十年的火星圖像和數據,發現雖然有80%的溝槽,的確出現不對稱現象,但還有20%的溝槽在冰冠外緣,形成一個相當均勻的「V」形,兩側的外層高度大致相同,且也並非所有溝槽都有雲層覆蓋。

人類移居火星的關鍵

研究人員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JGR)的論文中推測,火星冰冠外緣的溝槽,應該比冰冠中心的溝槽更年輕,可能是由重度侵蝕作用導致,而非下降風循環引起。對此,Lutz表示,該現象可能是4百至5百萬年前,火星氣候發生變化,改變火星的水循環,導致風、雲和冰以不同的方式流動,可能是在不同時間、不同氣候條件下形成。這項發現也對未來火星是否可作為人類居住地,以及潛在可提取的水源,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資料來源:PHYS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188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