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計劃推出自家一帶一路抗衡中國影響力|專家論點【Howie Su】

作者:Howie Su(產業分析師)

中國一帶一路可能逐漸式微

隨著西方國家推出優先考慮永續發展的競爭對手計劃,中國努力提高其備受爭議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計劃的可行性,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新興國家避免大型發展項目的陷阱。全球基礎建設投資缺口龐大。在發展中國家,這個問題尤其嚴重,難以應對人口快速成長的需求和挑戰,此外,資金短缺往好裡說會限制這些國家的金融前景,加劇貧困,在最壞的情況下最終可能會破壞這些國家的穩定。

就在十多年前,北京看到了這個投資需求,透過一帶一路讓中國成為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貸款國,該倡議的成員遍佈150多個國家,其中十多個是歐盟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於2013年大張旗鼓地推出,旨在將中國展示為發展中國家的冠軍,儘管也有重要的國內經濟驅動力。

全球金融危機後,北京大力投資刺激本國經濟(中國目前與「一帶一路」成員國存在巨額貿易順差),中國需要為過剩產能尋找新市場。 「一帶一路」倡議也被視為推廣北京獨裁治理模式和推進其地緣戰略目標的一種手段,主要是透過將國家移出美國的勢力範圍。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北京向中低收入經濟體提供了約一兆美元貸款,用於發展交通、物流、公用事業和能源等產業。作為該倡議的一部分,也開展了健康和教育計劃。基礎建設成果好壞參半。許多「一帶一路」簽署國都從中受益匪淺,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然而,AidData 報告稱,相當一部分基礎設施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重大問題(包括腐敗、勞工違規和環境危害)。

西方計劃推出自家一帶一路抗衡中國影響力。資料來源:CBBC

欠中國太多錢讓西方國家推出替代方案

但有些貸款接受者目前難以償還。中國稱,成員國欠中國進出口銀行逾3000億美元,同時,中國經濟已經降溫,對外支出的空間也越來越小,而且,隨著本國經濟狀況的惡化,有跡象顯示一些中國人開始質疑在海外花費數十億美元的好處。在此背景下,「一帶一路」投資大幅下降。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一直批評其缺乏透明度和債務影響,並擔心它讓中國發揮地緣政治影響力,但現在,西方國家已經意識到推出競爭性基礎設施計畫的機會。

隨著西方試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替代選擇,「一帶一路」的品牌重塑應運而生。歐盟全球門戶於2021年啟動,旨在籌集高達3000億歐元的公共和私人資金,用於符合社會和環境標準的可持續和高品質基礎設施。

2022年,美國及其七國集團盟國正式啟動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目的為透過6,000億美元的公共和私人投資於高品質、永續的基礎設施。其兩個標誌性項目是運輸走廊,一個連接印度、阿拉伯灣和歐洲,另一個在非洲連接安哥拉、尚比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

未來挑戰

雖然西方國家試圖降低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相關風險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不少機構對這些措施的可行性仍有疑慮,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債權國政府能否籌措所需資金?如果投資接受國政治和金融不穩定,從而增加投資回報率的不確定性,這些計劃能否吸引足夠的私人投資者?此外,可能很難識別並交付符合高 ESG 標準的專案。

瀏覽 45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