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策略轉變 從歷史角度看「Air」一詞
編譯/李峻

由於蘋果最新iPad Air現在比同尺寸的iPad Pro還要厚重,使「Air」一詞的含義變得模糊不清,引發了一些命名上的爭議,但事實上「Air」一詞有一些歷史淵源,而隨著 iPad 系列的推出,這個術語的演變也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
Air一詞的歷史
據報導,蘋果「Air」一詞失去其名稱原始意義並非第一次發生。「Air」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該公司於2008 年推出、以超薄輕量化的設計而聞名的 MacBook Air,然而隨著2015 年,比MacBook Air 更小、更輕的 12 吋 Retina MacBook的上市,MacBook Air 也開始不再是蘋果最薄、最輕的機器的代表,而是成為了蘋果產品線中,對消費者最友善的機器。
iPad Air
在iPad上, 儘管2013年最初推出的第一代9.7吋 iPad Air,確實將纖薄輕巧作為主打,並在隨後的更新中延續該趨勢,包括進一步完善了設備外形尺寸、 2014 年的 iPad Air 2,但隨著 2015 年 iPad Pro 的推出,情況也發生了變化,挑戰了 iPad 系列中的傳統等級制度。
iPad產品的定位
近年來,「Air」這個名稱已經不再嚴格遵循輕薄的設計,只是提供了性能和價格的平衡。隨著蘋果不斷更新iPad Pro,該產品也越來越輕薄,讓iPad Air像MacBook Air失去主打優勢,使iPad Pro和 iPad Air 之間的差異變得不再那麼清晰,iPad Pro 成為旗艦機型,提供先進的功能和功能,而並將iPad Air 定位為更實惠的替代品,尺寸稍厚且稍重。
蘋果的解釋
蘋果全球行銷高級副總裁 Greg Joswiak也出面解釋說,iPad Air 是使以前 iPad Pro 獨有的功能更普遍的管道,並能以更實惠的價格,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功能。雖然蘋果的命名策略看起來很複雜,但它也反映了該公司致力於在其產品陣容中提供多樣化選擇的承諾。
參考資料:9to5mac
瀏覽 51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