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太空中心:應發展台灣版「星鏈」計畫

編譯/李寓心

為因應區域緊張局勢,及中國大陸持續施加的武力威脅,台灣正著手研發自主衛星通訊系統,能在災害或緊急狀況下維持全島網路暢通。對此,台灣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任吳宗信在接受CNN獨家專訪時表示,台灣目前正處於「實驗開發階段」,積極建造新型國產通訊衛星

台灣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在接受CNN獨家專訪時表示,台灣目前正處於「實驗開發階段」,積極建造新型國產通訊衛星。示意圖。圖 / 123RF

2021年接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的吳宗信表示,若該系統建置完成後,將提供類似SpaceX的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服務,在傳統網路無法連線的地區,也能擁有網路功能。由於馬斯克領導的SpaceX堅持在合資企業中擁有多數股權,與台灣法律不符,所以台灣無法使用星鏈系統,成了促使台灣發展自主通訊衛星計畫原因之一。

更多新聞:工研院攜手攸泰科技「臺版星鏈計畫」MOU簽署

降低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

吳宗信將此計畫稱為太空中心最敏感的項目之一,他強調:「通訊衛星對於我們在緊急時期,維持網路韌性至關重要,也是政府非常重視的項目。」因台灣特殊的地理位置,距離中國大陸海岸僅約100英里,更加凸顯該衛星計畫的迫切性。目前,台灣的網路連接仰賴15條海底電纜與世界各地串連。但些海底電纜容易受到損壞,容易導致網路中斷。

台灣研發衛星的優勢

澳洲國立大學天體物理學家Brad Tucker估計,台灣至少需要50顆衛星,才能透過自主衛星系統,提供高品質的緊急網路覆蓋功能。他表示,衛星數量越多越好,因為要真正擁有可靠的網路訊號,可能需要數百顆衛星。對此,吳宗信認為,台灣的半導體、資訊科技和精密機械方面的進步,也為航太工業發展提供優勢,因為衛星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光一顆衛星就有20,000到30,000個零件,也是衛星造價昂貴和技術含量高的原因。

資料來源:CNN

瀏覽 63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