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面試後悄然無聲 不錄取的原因是這些

作者/Hitomy(傳產人資)

通常面試完後,如果不被錄取,除了無聲卡外,有些HR也會發信件或電話通知求職者,但通常不會對你說出真正的原因,絕對部分是官方說法,例如人才眾多但缺額有限、需求條件不符等籠統的說法;以筆者自己的經驗來看,其實大多數有一點規模的公司,在面試後,HR都會訪談面試主管,並紀錄下該名求職者未被錄取的原因、列表管理;除了避免日後重複應徵外,也可作為該職務應徵資料分析數據;筆者這邊整理了兩項常見且較客觀的不錄取原因,求職者面試後,也可以經由現場的感受,來推測自己不被錄取的原因,作為接下來改善的方向。

通常面試完後,如果不被錄取,除了無聲卡外,有些HR也會發信件或電話通知求職者,但通常不會對你說出真正的原因。(圖/123RF)

1、專業或技能的程度與職缺要求不符:

這是最常見、最普遍不錄取的原因,主管這樣的回覆機率高於六成以上。大家對自己的專業或技能都是有一定的信心,才會投遞相關職缺,卻因為這個理由而不被錄取,想必很多求職者完全無法心服口服。但要記得,這個結果是經由「比較」出來的,因為一個職位絕對不會只有你一位面試者;例如該職務要求某項專業技能中等以上程度,但當有能力更好的求職者出現時,其他與專業程度要求剛剛好符合的人,就會變成在比較弱勢、沒有贏面。

對應方法,除了在專業程度上取得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的程度以外,就是篩選職缺,找到你目前程度最有優勢的職缺。例如:你的專業程度在相關專長的人才中,屬於中等程度,那麼儘量挑選避免挑選抬頭是「資深XXX」、「高級XXX」或是相關經歷較長的職缺,評估自己的能力程度,挑選相符的職缺,讓自己更有競爭的優勢。

2、個性不適合:

每一個職務,都會有所需具備的基本特質;有部分的求職者可能基於對某種類型職務的嚮往、家人或自己的期待、社會上較有名望或是薪資較高等原因,而前來參加面試,但他的基本特質若不符合,不被錄取的機率可以說是百分之百,因為人格特質是除了學歷、經歷外,另外一個基本的門檻。例如:業務行銷性質的工作,必須要外向、積極;財務法務或數據相關行業,必須要細心及耐心;工程師工作,必須要邏輯及合群等,若是面談中主管發現求職者,沒有具備與職務相關的基本人格特質,可能面談也會很快就結束,因為技能程度可以透過工作中學習來培養,但人格特質無法快速養成,或者說耗費的時間跟成本會更高。

在人才市場上各種基本人格特質的求職者並不難找的情況下,不被錄取的機會是非常高的。求職者若不清楚自己的人格特質,可藉由各大求職網提供的特質測驗服務,來做進一步的了解,進而挑選適合自己的職務來應徵。符合自己特質的工作,也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多成長的機會。

遇到求職不被錄取,可能會沮喪,也可能會困惑,這時,不妨先檢視自己選擇的求職方向是否需要修正。例如是否高估或低估自己的專業程度,或是誤判、甚至不了解自己的特質與職務的相關性;強摘的果實不會甜,工作若是與自己不相襯,就算勉強得到了這個工作,也必須考量自己是否做得久、做得開心,並獲得成長。了解自己的特質與程度,適時的調整,保有彈性,才能為下一次的面談做更好的準備。

瀏覽 2,651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