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低軌衛星發展概況研析|專家論點【Howie Su】

作者:Howie Su(產業分析師)

低軌衛星應用正日趨成熟

低軌衛星(LEO)衛星的使用正在達到一個拐點,極有可能改變未來的通訊方式,與傳統衛星相比,LEO 技術提供更快的通訊速度和更低的延遲,與傳統衛星相比,衛星本身體積更小、建造與發射成本也更低,預計在技術成熟下,製造成本將持續下降。

目前,數千顆第一代低地球軌道衛星已在軌道上運行,但新版本的衛星數量將更多,它們不會取代現有衛星,而是扮演支援角色,透過建立混合解決方案將基於地球上任何地方連線,提供衛星即服務。為掌握機會,產業中需要一套正確監管框架,為衛星業者提供一套統一規則,涵蓋從頻譜分配到清除太空碎片等方方面面。

當前低軌衛星發展概況研析。(資料來源:Marketandmarkets)

未來五到十年,低地球軌道衛星的應用範圍將快速擴大,例如,第二代低地球軌道衛星將擁有更大的天線和衛星鏈路(直接在衛星之間傳輸資料),以提供比目前衛星快五倍的訊號,延遲時間縮短一半,地面站數量更少,這些升級將促使消費者採用,與各種商業應用程式的開發。

在業者部分,如 Amazon Kuiper 和 Telesat 等業者以及 Starlink 和 Eutelsat-OneWeb 等老牌公司計劃總共發射超過 45,000 顆新的 LEO 衛星;Google和 AT&T 聯合向 AST SpaceMobile 投資 1.55 億美元,資助專門與傳統衛星企業競爭的公司。

同時,BCG指出,各種應用正在出現,公司估計 15 個主要產業中至少會出現 35 種應用,從偏遠地區的衛星寬帶到汽車連接、災難應變、穿戴式醫療保健解決方案和 AR/VR 應用,到 2030 年,這些應用程式總共將創造高達 200 億美元的市場價值。而這些應用要能成功,至少需要幾種改進的技術,一是手機將需要不同類型的天線來適應新的衛星頻率,並需要更大的電池電量來支援向低地球軌道衛星傳輸更長距離訊號所增加的能源需求。

回歸理性:監管面的抉擇

當然,任何科技出現必伴隨法律規範,衛星監管已在 2023 年 ENISA 電信和數位基礎設施安全論壇和 2023 年世界無線電通訊大會等全球活動中進行了討論,但由於這些是全球應用,因此沒有任何單一機構譨監管整個產業;相反地,各國政府可能需要合作。如今,衛星通訊業者必須熟悉複雜的國家和國際法規網路,以確保獲得全球各個監管機構的服務許可證、地面設備與通訊站許可。

這種複雜性足以解釋為何只有兩家 LEO 參與者—Starlink 與 Eutelsat-OneWeb能夠實現全球規模的關鍵原因,兩國都與包括歐盟在內的國家和聯盟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即使簽署這些協議,一些國家出於對主權和網路安全的擔憂,對授予營運許可證持謹慎態度,截至 2023 年底,Starlink 服務僅在約 40 個國家/地區提供,而 Eutelsat-OneWeb 的覆蓋率約為一半,不過計劃於 2024 年有更多國家/地區開始提供該服務。

另外,數據主權也讓人頭痛,例如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美國的《愛國者法案》,這種分散的政策為全球業者高度複雜性,並限制潛在的衛星通訊用途,特別影響到數據的搜集與使用時,業者可能面臨各種監管挑戰,台灣業者本身在衛星產業中也扮演關鍵角色,從晶片、天線、接受站、電源模組、功率放大器到各種零組件無役不與,因此在面對品牌廠拓展市場時,也應更了解法規面向風險。

瀏覽 52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