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監控科技與人權反思|快評【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日前宣布將在未來五年投入超過十億擴大AI部署,其中一項便是「監控科技」全面升級,由於在AI快速普及下,各國搶當開發法規先驅,新加坡政府更是倡導要讓民間看到各種AI科技運用,但是站在人權角度恐將陷入另一隱憂。

示意圖:取自123RF

新加坡認為「智慧城市」與「監控管理」密不可分,透過城市遠端監控系統已經成為管理常態,例如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監控樹木,樹木管理員透過應用程式的遠端監控,查看樹木是否長到超過規定高度大小。新加坡遭戲稱「自由但不民主」,成為監視器全球密度最高的國家,未來納入AI科技,恐將加劇人民遭到政府合法監控。

更多新聞:中國兩會奠定量子運算大躍進|快評【主筆室】

新加坡只有約莫 545 萬人口,政府高壓控管力道依舊採取收緊策略,從大量閉路電視攝影機裝置,搭配臉部辨識技術燈柱,新加坡監控國民的科技工具可說推陳出新。政府官員推動超高效率、科技驅動的「智慧型國家」願景,已被權益倡議人士認為隱私權被犧牲,對於自己的個人資料將如何被保障,人民並無實質的主導權。

新加坡常因箝制公民自由受到外界批評,當地民眾似乎已對嚴格控制習以為常,這類侵入性的科技若無法規保障,恐在違反社會秩序的舉發目的上,包含亂吐口香糖、在非吸菸區吸菸或亂停腳踏車等,衍生其他侵犯人權的相關事宜。

新加坡政府必須制定「明確法律」與「有效管制」,人民才能相信高科技不被濫用化,以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全為前提,以免淪為政府極權結合科技打壓人權。新加坡政府一旦結合智慧型手機(監聽)、監視器(監視系統)、機器人(監視管理)及網際網路(資訊上傳)等科技設備,民眾生活恐將陷入「楚門世界」。   

新加坡監控科技AI升級必須兼顧人權,國會理應訂定合法監控的實施細則,要讓人民知道個人資訊的運用範疇,了解使用目的、保留時間、運用單位等,免除人民活在政府監控科技下的妄想與焦慮。

瀏覽 2,731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